談談拖延症(掩面)

「到處閒晃並不會讓你突然登上聖母峰的頂端」----勵志大師「吉格・金克拉」

這篇寫作的時間,和拖延這兩個字互相輝映。在我心理開始想寫這篇,一直到動手寫完,整整拖了兩個星期。所以這篇應該算是一個有拖延症患者尋找治瘉方案的過程吧!

在談下去前,說一個有趣的逸事,在「好日子革新手冊」這本書中,作者描述了諾類爾獎經濟學家喬治.阿克洛夫的例子。阿克洛夫答應要寄衣服給美國的朋友(他本人在印度),結果居然拖了8個月才完成這件事。要知道能得諾貝爾獎的人,那自律性,專注力鐵定是一等一的,沒想到這位學者還是跟我們凡夫俗子一般,也是有拖拖拉拉的時候。

看來我拖個兩個星期,也還好嘛!?

拖延的原因


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中,作者認為我們會拖延一個任務,大致說來有兩個解決的方案。一個是由人方面著手,一個是由任務方面著手。



「最」一書的作者認為不要改變人,改變任務比較好。主要的原因是要改變自己蠻難的,但要改變任務倒是件較容易的事。

任務會讓人想拖延,通常具備底下幾個屬性:
  1. 無聊
  2. 令人受挫
  3. 困難
  4. 無條理,或不夠明確
  5. 缺乏個人意義
  6. 缺乏內在報酬
而且任務若是具備前述越多的屬性,那會讓我們越想拖延這個任務。舉例而言,寫期末報告通常既無聊,而且缺乏個人意義(就是說你不知道做這件事對你人生有什麼幫助),所以大部分的人就是能拖就拖,並且期望任務可以自動消失(當然,這不可能啦)。

我個人覺得前面的2和3是一樣的事,5和6是也是一樣的,所以就針對1、2、4、5來說明了。

以寫報告這個任務來說,它
  1. 無聊:這件事不好玩,要坐在桌子前工作好長一段時間,一點也不刺激,比起滑FB來說,一點新意也無。真讓人不想做。
  2. 令人受挫:通常任務難度高的話,就會令人覺得挫折而不想做。 例如完成讀書報告這個任務,有好多困難的工作要做,首先要讀完書(要是這本書很無聊,那就讓你有挫折了),然後要規劃怎麼寫,最後要擠出文字,這都很讓人受挫。
  3. 無條理,不夠明確:我們會拖延一件事,有時候是因為我們「不知道要如何開始」。就說你要開始寫期末報告好了,如果都沒有準備好資料,那麼如何開始就一點頭緒也沒有,那就讓人想拖延了。
  4. 缺乏個人意義:為什麼我要做這份報告?做了對我有什麼好處?如果這些沒想清楚,那麼會拖延就在意料之中了。

解決拖延的機制

底下提出的主要參考了三本書:「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,準,好 (4.2/332)」,「好日子革新手冊(4.7/85)」,還有「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(4.4/84)」。書名後的數字是Amazon的星評數,以及評價的人數。可以看出「為」一書真的蠻受歡迎的,這跟作者是記者,文筆超好,十分會講故事有關。

底下的方法中,如果後面標示 (好),那代表這個方法是由「好日子革新手冊」一書中取出。
  1. 讓任務變有趣(好)(最):把「不想做」的任務,和「想做的事情」綁在一起,這招可以把不想做的事變有趣。例如要寫讀書報告時,去你最愛的咖啡館,點一杯貴貴,但好喝的咖啡,沐浴在音樂及咖啡香中,好好的寫這篇報告吧!
  2. 拆解任務(好)(最)(為):這個動作可以同時克服前述的2、3及4。把一個任務拆開成一個一個的小動作。例如讀書報告可拆解成先讀完書,規劃報告大綱,撰寫報告。如果每個子任務還是很龐大,那就再拆解。例如讀書的部分,再拆成讀第一章,讀第二章…依此類推。拆解後有兩個好處,一來任務變小,腦袋比就不會進入恐慌狀態,比較願意開始做事。二來拆解任務的過程可以讓我們覺得這個任務是可以掌控的,也就比較願意去執行這些任務。
  3. 公開承諾 (好):公開自己要做這個任務,通常人為了自己的面子,死都會完成這件事。例如要逼自己寫作業,那就在FB上公開說要在晚上9:00前貼上作業的解答,這就有壓力了。通常做不到的話,可能會被同學笑死,這個時候就有動力了。又例如和同事約好要一起討論計畫書的內容。這時候頭都洗一半了,就會有很高的機率先研讀計畫書的相關材料。
  4. 幻想好處(好):思考一下完成這個任務的好處是什麼?想象完成作業後,自己的心情舒爽的感覺。想像報帳後,該收到錢的單位收到錢後如釋重負的感覺。    
  5. 賦予個人意義(好)(最)(為):思考完成這個任務後,自己會獲得什麼,有什麼樣的成長?這樣一來,也會比較有動機去做這件事。不過呢,這招最難,尤其對於自己拖延的事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會拖延的事,通常是別人指定,或者是不得不為之的事,本來這些事對自己就沒什麼意義了,那要怎麼找出意義啊!我的作法是配合第1、第4點來處理。例如很不想寫一個上面交待的結案報告,就想「如果我寫完的話,我就有時間去做某個對我個人生涯很重要的工作,這麼說來,完成這個工作也是有意義的了」。前述的想法就是配合第4點:做完的好處是開始有盈餘的時間,那便可以專心做對自己重要的事了。
網路上還有一些文章提到拖延症的解法,例如

這些文章提供了另外一些解法
  1. 先做5分鐘:這招很有用!基本上只要翻閱生產力的書籍,這個做個5分鐘的招式,幾乎可以說本本都有。說這招生提高生產力的「起手式」並不為過。這招的威力在於你可以騙過你的大腦,跟他說這是件小工作啦,而且只要做5分鐘就可以了,就做嘛…。大腦一旦不覺得這是個大任務,通常就會被你騙過,然後快快樂樂地執行任務了。
  2. 不要完美主義:先正名一下,完美主義不是說我們做事盡善盡美,不不不。這是指我們「想得盡善盡美」。當要做一個任務時,我們會在腦袋裏規劃有的沒有的,希望讓結果完美,讓大家都覺得你好棒棒。結果想得太多,一直處於規劃的狀態,反而不斷地拖延。破解這個障礙的方法,是「想像未來的自己」:想像有一個人,一個是明天的自己,一個是今天的自己。如果你今天拖延了,你想「明天的自己」會想對「今天的自己」說什麼?透過這個方式,讓你可以繞過完美主義的陷阱。
  3. 找別人幫忙:這招是終極解法,真的不想做的話,看有沒有代理人可以幫忙。有時候請別人幫忙,反而會讓任務解決得更快,更好。
  4. 設定處罰:例如在臉書上宣佈「如果沒有在期限前完成報告的話,那就當祭品,請大家吃雞排」。通常這招對於自己想做,而且對自己很重要,但老是在拖延的任務蠻有效的。

其實拖延也不錯

這是在網路上看拖延的文章,但一直拖延著不寫「拖延」文章心得的最大的收獲。其實拖延也是有好處的(歡呼!)。

首先先由教授級人物來背書。史丹佛大學的哲學教授John Perry,就出了一本暢銷書,自承是一個拖延患者,但他就例用拖延的特性,讓自己完成了不少事情。聽起來很吊詭對吧。



簡單來說,作者說他老是會拖延待辦事項的重要事情不做。為了減緩這個罪惡感,他會轉而去做待辦事項上「比較不重要」的事。結果反而得到好的結果。例如說,他為了不想寫一篇論文的評審文章,就去史丹佛的宿舍去做學生輔導,結果反而讓他變成了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。

如何運用策略性拖延來增進你的創造力? 則談到了拖延有時候可以讓自己的創造力得以激發,結果想出更好的執行任務的方式。

電腦玩物站長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拖延,我如何用拖延對付拖延?也談到了一系列與拖延和平共處的方式,裏面還有一堆有趣的文章連結可以閱讀,十分推薦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由 Pandas 的 DataFrame 中取得資料

[程式設計] C++ 的字串切割

[C++]在 cin 後呼叫 getline 所遇到的問題